切割式研磨仪的工作原理核心是通过高速旋转的切割/破碎部件,对固体样品施加剪切、冲击、挤压等机械力,将其粉碎至目标粒径,具体可分为三个关键环节:
1.样品进料与导向
待研磨的块状、颗粒状或纤维状样品(如塑料、矿石、生物组织等)通过进料口(通常搭配漏斗或自动喂料装置)进入研磨腔。部分仪器会设计导向结构,确保样品稳定进入切割部件的作用范围,避免卡料。
2.核心研磨:机械力破碎
研磨腔内部的高速旋转刀组/转子是关键部件(转速通常可达数千转/分钟),其与固定的定子(或研磨腔内壁)配合,对样品形成多重机械作用:
剪切力:旋转刀组的锋利刀刃与定子/腔壁之间的间隙极小(可调节),样品经过时被快速“剪切”成细小碎块;
冲击力:高速旋转的刀头直接撞击大块样品,使其初步破碎;
挤压/研磨力:部分仪器的转子表面带凸起或齿状结构,与定子配合对样品形成挤压和研磨,进一步细化粒径。
3.分级与出料
粉碎后的样品需达到设定粒径才能排出:
多数仪器通过筛网(或分级环)控制粒径:符合粒径要求的细粉通过筛网间隙,由负压或重力作用排出;未达标的粗料则留在研磨腔内,继续被切割部件破碎,直至满足要求。
部分型号可通过调节筛网孔径、转子转速或刀组间隙,灵活控制最终样品的粒径范围。
简言之,切割式研磨仪本质是“先破碎、再细化、后筛选”的机械粉碎过程,依赖高速机械力与粒径分级机制,实现样品的快速、均匀研磨。